新公司需要新進員工體檢,所以便去醫院體檢,感觸很多,那天沒時間記錄下來,經過沉澱,心情沒那麼激動了。
平常日會去醫院的大部份是長輩,那天去體檢的那家醫院也不是特別大的醫院,但櫃檯批價的人,對待年長者的態度,真的讓「我」感覺不和善。到醫院時還未到營業時間,於是我便在院外門口座椅上坐著等候,期間有位灰白短髮的阿姨與我坐在同一排椅子上,阿姨看起來很和藹,說話和緩,有和我小聊一下,過程用台語溝通。因為有和阿姨寒暄了幾句,所以醫院開始營業,大家進去院內在等候批價掛號時,我也會特別注意到她。
也許是因為不熟悉報到流程,當然啦~又不是每天來,當然不熟悉,又也許搞不清楚報到流程…等等,所以看到很多長輩被櫃檯的小姐大聲的回應,大聲的回應是可以,因為考量有些長輩的聽力問題,但我感覺到更多的是她們的不耐煩。
醫院有自動掛號櫃員機,大廳裡,看見人手持著號碼單,依號序辦理掛號,雖有叫號機的輕聲廣播,也有電視螢幕可以看觀看號序,但仍然看得出來有幾位年長者不清楚目前狀況。而那位阿姨也是其中一位,還沒輪到她,她就去某號櫃檯詢問,所以等他們對話結束後,我就直接去跟那位阿姨說:「阿姨,妳是幾號?」,她說她眼睛看不清楚,不知道她是指看不懂電視螢幕,還是什麼的,其實我也不在意,看了她的號碼,我又說:「阿姨,等一下輪到妳,我再跟妳說,我帶妳去,妳放心,我的號碼在你後面。」,阿姨:「阿妳怎麼那麼後面,沒先進來抽號碼牌?」,我:「沒關係啦!我看那叫號還蠻快的。」。其實是我不太喜歡一窩蜂的人擠人,所以在外面待了一會兒。
這次到醫院體檢讓我有感而發,所以想分享一下我是怎麼想的…
我想表達的是,會去醫院的大多是長輩,六十歲以上的人,也許…
也許▲視力退化→才會看不清楚許多院內的指示…等,所以會問,請【多點耐心】。
也許▲聽力退化→才會聽不到或聽不清楚叫號的聲音,或對話內容…等,所以會問,請【多點耐心】。
也許▲不識字(或識字不多)→才會看不懂院內的指示,表單不知道怎麼寫或看不懂在寫什麼,所以會問,請【多點耐心】。
也許▲記性不好→所以會再問一次剛才說的內容,也請【多點耐心】,再多說一次。
也許▲聽不懂台語或國語→才會「啥?聽不懂。」,所以請【多點耐心】,換個國語或台語再說一次。
也許▲混合以上的也許→所以【辛苦一下,請再多點耐心】。
也許▲其中有…可能不清楚,又不敢問的人。→所以如果【發現後去關心】。
也許▲其中有…沒家人的陪伴,心裡有點不安或慌張的人。所以如果【發現後去關心】。
其實,輪到我到櫃檯批價掛號時,櫃檯人員對我是客氣的,畢竟我也是很客氣,只是我自己有個問題,就是健檢跑流程期間,醫護人員偶爾會跟我說台語,我會突然愣住聽不懂,不過幸好她們會換國語再說一次。醫護人員很辛苦,有沉重的工作壓力,但希望可以更有同理心的去關懷長輩、病患,我們都會年老,也是會遇到身體、心理有軟弱需要人關心的時候。
這家醫院評價我上了Google看,櫃檯真的被抨擊得很猛烈啊!顯然是存在已久的問題,抽血站也是有人點名,可能事情多也很忙碌(不過我有聽到有人在問要不要訂咖啡?),因為忙碌,口氣就差了些吧!
如果這家醫院有安排志工,或是雇個1~2位的愛心服務員,可以從旁協助、引導或供詢問,是不是會改善些呢?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醫院的職場環境,如果共事的人大多都沒愛心,那麼終就會劣幣驅逐良幣。該醫院目前也是有對人尊重、客氣、良善的護理人員,真的很謝謝他們。只是大部份的人花錢看病,還受了氣,一定會想要留負評,所以該院的員工教育訓練相對重要。期待之後該醫院能成為,友善長者、患者的醫院氛圍。所以我決定會寫個 Mail 透露給他們知道。